陈毓川 矿床地质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地质科学院科技委员会主任、中国地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GPS 系统技术应用协会副理事长、国际矿床成因协会副主席;南京大学、北京大学、长春科技大学、河北地质学院兼职教授。
1934年12月生于浙江省平湖县
1952年就读于南京大学地理系
1953年赴苏联顿涅茨理工大学地质勘查系学习
1959年归国,先后在地质部地质研究所、矿床地质研究所工作
1981年,任矿床地质研究所所长
1983年起,先后任地质矿产部地矿司副司长、司长
1986-1997年任中国地质科学院院长
1992-1998年任地质矿产部总工程师
1995-1998年任地质矿产部地质调查局局长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毓川院士长期从事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区域成矿规律、成矿预测研究及勘查工作。在锡、钨、铁、铜、金等矿床,桂北、宁芜、南岭、阿尔泰地区及全国区域成矿规律、矿床成矿模式、矿床成矿系列研究领域和矿产勘查工作中作出了突出贡献。系统深入研究广西大厂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矿带地质及找矿方向,为扩大探明储量、总结成矿规律作出了贡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研究江西枫林钨铜矿床,首次在国内、外揭示钨在硫化矿床氧化带中的地球化学行为;深入研究桂北、宁芜、南岭、阿尔泰等地区以及全国区域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创造性地提出了宁芜玢岩铁矿成矿模式,在国内外首先开拓区域矿床成矿模式的研究领域;系统总结了华南花岗岩有色、稀有、铀矿床及全国陆相火山铁(铜)矿成矿规律,促进了全国火山岩区及花岗岩区地质找矿工作。在成裕淇院士率领下,研究提出了“矿床成矿系列”概念,并进行了桂北、南岭、秦岭地区及全国成矿系列的系统研究,发展了区域成矿理论,并被广泛用于指导找矿。“六五”以来至1998年,先后负责地矿部门固体矿产勘查工作、“七五”期间的全国金找矿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为国家找矿工作作出了主要贡献。出版专著14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70余篇。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项、二等奖三项;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一项;地矿部、新疆自治区科技成果一等奖各一项;1986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专家称号;1997年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工作者奖。
版权所有: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电话:0851-5891199 传真:0851-5891664 电子邮件:chenhongwei@mail.gyig.ac.cn
京ICP备050028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