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下午,我室“青年学术论坛”第六期在矿床室四楼学术报告厅召开。本期主题为“低温热年代学”。继上次论坛邀请了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张爱铖教授介绍矿物研究新方法之后,本次论坛邀请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的邓晓东研究员参加。
在本次论坛上,邓晓东研究员、齐有强副研究员和黄勇博士围绕低温热年代学的分析技术及应用与大家进行了交流。40余名科技人员及研究生参会,会议由蓝廷广副研究员和高剑峰研究员主持。
邓晓东研究员的报告题目是“铁氧化物U-Th/(He)年代学和石榴石U-Pb年代学”。报告首先介绍了铁氧化物U-Th/(He)年代学的原理以及注意事项,并以玉龙斑岩铜矿地表形成的针铁矿年代学研究为例,获得了玉龙斑岩铜矿7Ma以来高分辨率隆升剥蚀史,为了解玉龙斑岩铜矿以及可能的金沙江溯源侵蚀过程提供了良好的年代学限定。邓晓东研究员还对目前热门的副矿物U-Pb定年技术,尤其是石榴石中的U-Pb年代学进行了介绍。通过对比不同的石榴石发现钙铁榴石中的U具有比较高的含量,并且在石榴石中钙铁榴石的分数越高,U的含量越高,越能获得比较好的定年结果。这些新的成果,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矿床年代学的认识。
齐友强副研究员结合本室将要建立的低温热年代学实验室介绍了低温热年代学原理及主要方法。其中传统的U-Th/(He)年代学分析方法需要用稀释剂法,对操作人员要求高以及测试周期长,且存在稀释剂难以购置的问题;经典的裂变径迹分析需要对样品进行反应堆照射以获得样品中的U含量,从而计算年龄。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无论是U-Th/(He)年代学还是裂变径迹均可以通过原位激光探针分析的方法来获得准确的U和Th的含量,为本室建立快速、准确的低温热年代学分析技术奠定了基础。矿床室将在年内将这两个实验室建立起来。
黄勇博士重点介绍了低温热年代学方法在矿床学中的应用,指出了低温热年代学在矿床定年(包括直接定年和间接定年)、恢复热液成矿系统的热演化史、估算矿床形成深度、计算矿床的剥露速率以及定量研究矿床形成后的保存情况等方面具有非常巨大的应用潜力。之后,黄勇博士还结合自己的研究工作,就低温热年代学在黔西南卡林型金矿床成矿时间限定方面的应用与大家展开了讨论。
会议现场气氛活跃,与会人就感兴趣的科学和技术问题,与三位主讲人进行了广泛探讨和交流,促进了大家对低温热年代学基本原理、分析技术以及应用前景的认识,取得很好效果。
邓晓东作报告
齐有强作报告
黄勇作报告
会议现场
版权所有: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电话:0851-5891199 传真:0851-5891664 电子邮件:chenhongwei@mail.gyig.ac.cn
京ICP备050028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