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胡瑞忠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58-12 最后学位:博士
职称:研究员 所学专业:矿床学、地球化学
中国科学院院士,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关键矿产成矿与预测全国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通讯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林城西路99号 邮编:550081
Tel:08515891497
E-mail:huruizhong@vip.gyig.ac.cn
主要研究方向:
1、大陆动力学与成矿关系
2、矿床地球化学
3、成矿规律与找矿预测
4、稀有气体同位素地球化学
简历:
1978.03-1988.03,成都地质学院学习,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1988.04-1988.12,成都地质学院讲师
1989.01-1991.07,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博士后
1991.07-今,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
1992.06-1992.12,新西兰地质与核科学研究所(IGNS,New Zealand)访问研究
1995.11-1996.06,英国曼彻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Manchester)访问研究
2001.12-2002.05,美国加州理工学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访问研究
2003.02-2003.05,2005.06-2005.09,2008.05-2008.08,香港大学访问研究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主持科研项目30余项,负责的主要项目有:
(1)大规模成矿作用及大型矿集区预测(国家973项目,1999.10-2004.9,首席科学家)
(2)华南陆块陆内成矿作用:背景与过程(国家973项目,2007.8-2011.12,首席科学家)
(3)华南大规模低温成矿作用(国家973项目,2014.1-2018.8,首席科学家)
(4)热液矿床矿化剂地球化学(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999.1-2002.12,负责人)
(5)贵州省战略性新兴矿产成矿规律与找矿预测研究(贵州省地质勘查资金项目,2024.6-2026.12,负责人)
(6)我国西南(贵州)喀斯特地区特色矿产成矿理论及综合利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2019.1-202117.12,负责人)
(7)扬子地块西南部(贵州省)关键金属元素超常富集成矿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重点项目,2024.1-2017.12,负责人)
社会任职:
《Mineralium Deposita》副主编、《矿物学报》主编、中国科学院学术委员会资源环境生态专委会委员、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矿床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
获奖及荣誉:
1、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5年,排名第三)
2、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20年,排名第第一)
3、贵州省最高科学技术奖(2014年)
4、贵州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20年,排名第第一)
5、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2年,排名第一)
6、第二届“贵州杰出人才奖”(2024年)
7、“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024年)
8、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年,排名第三)
9、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年,排名第五)
10、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一等奖(2007年,排名第二)
11、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
12、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1993年)
13、贵州省十大杰出青年(1994年)
14、中国青年科技奖(1994年)
15、中国科学院优秀教师(1996年)
16、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奖(1997年)
17、中国科学院先进工作者(2002年)
18、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4年)
19、全国优秀博士后(2005年)
20、贵州省核心专家(2007年)
21、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0年)
代表论著:
发表SCI论文200余篇,出版专(编)著9部。近年代表性论著有:
Wu LY,Hu RZ,Li XF,Stuart FM,Jiang GH,Qi YQ,Zhu JJ. Mantle volatiles and heat contributions in high sulfidation epithermal deposit from the Zijinshan Cu-Au-Mo-Ag orefield,Fujian Province,China: Evidence from He and Ar isotopes. Chemical Geology,2018,480: 58-65.
Pi QH,Hu RZ,Xiong B,Li QL,Zhong RC. In situ SIMS U-Pb dating of hydrothermal rutile: reliable age for the Zhesang Carlin-type gold deposit in the golden triangle region,SW China. Mineralium Deposita,2017,52: 1179-1190.
Hu RZ,Fu SL,Huang Y,Zhou MF,Fu SH,Zhao CH,Wang YJ,Bi XW,Xiao JF. The giant South China Mesozoic low-temperature metallogenic domain: Review and a new geodynamic model.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2017,137: 9–34.
Zhu JJ,Hu RZ,Righards JP,Bi XW,Zhong H. Genesis and magmatic-hydrothermal evolution of the Yangla skarn Cu deposit,Southwest China. Economic Geology,2015,110: 631-652.
Hu RZ,Zhou MF. Multiple Mesozoic mineralization events in South China. Mineralium Deposita,2012,47: 579-588.
Hu RZ,Bi XW,Jiang GH,Chen HW,Peng JT,Qi YQ,Wu LY,Wei WF. Mantle-derived noble gases in ore-forming fluids of the granite-related Yaogangxian tungsten deposit,Southeastern China. Mineralium Deposita,2012,47: 623-632.
Hu RZ,Burnard PG,Bi XW,Zhou MF,Peng JT,Su WC,Zhao JH. Mantle-derived gaseous components in ore-forming fluids of the Xiangshan uranium deposit,Jiangxi province,China: Evidence from He,Ar and C isotopes,Chemical Geology,2009,266: 86-95.
Hu RZ,Bi XW,Zhou MF,Peng JT,Su WC,Liu S,Qi HW. Uranium metallogenesis in South China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crustal extension during the Cretaceous to Tertiary. Economic Geology,2008,103: 583-598.
Hu RZ,Liu JM,Zhai MG. Mineral Resources Science in China,A Roadmap to 2050,Science Press,Springer,2010,1-94.
胡瑞忠、毛景文、华仁民、范蔚茗,华南陆块陆内成矿作用,科学出版社,2015,1-903,北京.
版权所有: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关键矿产成矿与预测全国重点实验室
电话:0851-5891199 传真:0851-5891664 电子邮件:chenhongwei@mail.gyig.ac.cn
京ICP备050028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