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矿产室第62期 “青年学术论坛” 成功举办
3月27日,关键矿产室第62期“青年学术论坛”在室三楼学术报告厅举行,本期主题为“遥感技术在找矿勘查中的应用”。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代晶晶研究员和北京林业大学杨文涛副教授应邀访问地化所并在论坛作学术报告。本次论坛由朱经经研究员主持,地化所近50名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参加。
报告会上,代晶晶研究员围绕“高光谱技术对斑岩-矽卡岩-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找矿勘查的启示”这一主题,首先从高光谱的基本原理、分类、仪器和应用特征进行了介绍,强调利用400~1000 nm之间的可见近红外光谱可以有效识别稀土矿物和铁氧化物,利用1300~2500 nm之间的短波红外光谱可以有效识别绿泥石、云母类、高岭石、地开石、叶腊石、碳酸盐类等含羟基或碳酸根等蚀变矿物,而利用7-14 μm之间的长波红外(热成像)可以有效识别石榴子石、辉石、橄榄石、长石、石英等无水硅酸盐矿物及碳酸盐矿物等。在此基础上,可以利用分布广泛的蚀变矿物特征性光谱参数空间变化规律,建立相关矿床有效的高光谱勘查指针,从而提高找矿勘查和预测工作的效率。随后,结合研究团队近年来在西藏鑫龙、帮浦、甲玛等斑岩成矿系统高光谱勘查中的一些实例进行了应用介绍。最后,对高光谱技术未来发展作了展望。
杨文涛副教授以“卫星遥感技术介绍、应用及找矿预测展望”为主题,从遥感的基本原理入手,向大家介绍了不同电磁波谱的主要特征,随后展示了当前遥感、机器学习等方面的应用,特别是在台风灾情评估与滑坡隐患识别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随后,重点介绍了遥感、机器学习在矿产勘探领域(蚀变填图和找矿预测)的应用情况,并对比了卫星遥感、机载遥感和地面遥感的不同特点和优势。期间,他还展示了与地化所科研人员合作研究的初步成果。
两位青年科学家的精彩报告引起了参与科研人员和研究生的浓厚兴趣,并在会上开展了热烈的互动交流。相关研究成果为关键矿产室相关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应用高光谱和遥感技术进行成矿规律和找矿预测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借鉴。报告会取得圆满成功。
两位学者作报告
报告会现场
供稿 张世涛 摄影 陈宏伟
版权所有: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关键矿产成矿与预测全国重点实验室
电话:0851-5891199 传真:0851-5891664 电子邮件:chenhongwei@mail.gyig.ac.cn
京ICP备050028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