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矿床室邀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空学院肖益林教授于2018年6月5日至11日对我所进行访问。访问期间,肖益林教授与矿床室相关科技人员就Li同位素和俯冲带流体包裹体的分析和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6月7日,肖益林教授在矿床室三楼学术报告厅做了两个精彩的报告,报告题目分别是锂同位素地球化学:应用与进展和俯冲带流体包裹体:应用与进展。报告由刘耘研究员主持,地化所部分科技人员和研究生参加了报告会。
6月7日上午的报告重点介绍Li同位素的分析技术、主要地质储库的Li同位素组成及Li同位素分馏机制和Li同位素示踪源区和过程。Li同位素对示踪古海洋演化和全球气候变化近年来引起了许多学者的注意,肖益林教授团队对我国煤山“金钉子”剖面进行了系统的Li同位素研究,发现PTB界面Li含量和Li同位素存在明显的变化,提出Li同位素的变化可能与当时大量喷发的西伯利亚溢流玄武岩、火山灰以及释放到大气中的CO2和SO2所引起的全球变暖和酸雨引起的环境变化有关。此外,肖益林教授对利用Li同位素来示踪地球深部过程进行了展望。下午的报告围绕俯冲带流体研究的科学意义、俯冲带流体包裹体的基本特征、流体包裹体研究在重建板块俯冲过程流体演化的应用与进展实例等方面做了报告。报告会结束前,在场师生就感兴趣的科学问题与肖益林教授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和交流,报告现场讨论热烈。
肖益林作报告
报告会现场
肖益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获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工学学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学硕士、德国哥廷根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997至2006年任哥廷根大学地球化学所研究助理、博士后、研究员;2010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长期从事大陆深俯冲带变质流体研究;通过矿物微区分析、流体包裹体、痕量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等研究手段,深入探讨了俯冲过程中的流体地球化学行为及某些特定痕量元素分异和同位素分馏机制和地质意义;系统调查了氧同位素在超高压变质过程中毫米、厘米和米等不同尺度内的平衡情况和超高压变质块体垂向氧同位素分布及流体演化;通过对超高压变质金红石颗粒尺度内Nb-Ta含量变化的调查,探讨了古俯冲板块与大陆形成过程的关系。对深俯冲过程中不同阶段及相关岩浆作用过程中的Li同位素地球化学行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版权所有: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电话:0851-5891199 传真:0851-5891664 电子邮件:chenhongwei@mail.gyig.ac.cn
京ICP备050028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