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应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邀请,丹麦奥胡斯大学Thomas Ulrich副教授和北京科技大学刘保顺副教授在“地球演化与成矿高级学术论坛”上做了学术报告,报告由张兴春研究员主持,所内60余名师生参加了此次报告会。
Thomas Ulrich报告题目为“Ore-forming processes unravelled from in-situ mineral analysis”,系统介绍了如何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LA-ICPMS)方法分析黄铁矿中微量元素并揭示成矿过程。Thomas Ulrich首先介绍了基于LA-ICPMS技术分析矿物中微量元素含量的优点,提出了原位分析的潜在优势,随后通过详细实例介绍了该技术在示踪成矿过程中的应用,指出通过结合地质和同位素数据以及黄铁矿中微量元素含量,可以区分不同矿床类型、揭示精细成矿过程和示踪成矿物质来源。
刘保顺报告题目为“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软件的开发”。他首先介绍了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基于MatLab开发的流体包裹体数据处理软件(SILLS)的局限性,提出要实现单个流体包裹体成分LA-ICP-MS分析在国内外的领先性,亟需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够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具有良好用户体验的数据分析软件。随后他详细介绍了基于矿床室开放课题资助的流体包裹体数据处理软件开发情况,展示了该段软件的各项功能,并演示了从数据导入到结果计算的整个数据处理过程。该软件较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SILLS软件在数据处理的便利性方面具有极大的提高。
Thomas Ulrich和刘保顺副教授与在场的师生进行了积极的讨论与交流,回答了大家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使与会人员受益匪浅。
Thomas Ulrich作报告
刘保顺作报告
(矿床室 聂信 蒋子琦供稿)
版权所有: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电话:0851-5891199 传真:0851-5891664 电子邮件:chenhongwei@mail.gyig.ac.cn
京ICP备050028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