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矿床室邀请,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赵太平研究员于1月6-7日对地化所进行学术访问。赵太平研究员主要从事华北克拉通南部地区前寒武纪重大地质事件与成矿和燕山期岩浆作用与成矿方面的研究。曾参加或负责过国家、省部委科研项目30余项,包括担任973项目“华北克拉通前寒武纪重大地质事件与成矿”首席科学家助理并负责其中课题 “华北克拉通前寒武纪地壳演化与成矿规律”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华北南部18-16亿年岩浆-沉积序列及其对构造环境和古/中元古代界线的制约”等。发表中英文专著4部、论文180余篇。赵太平研究员于1月6日和7日在矿床室三楼学术报告厅和行政楼一楼报告厅分别作了题为“古/中元古代界线:1.8Ga or 1.6 Ga?”和“如何度过研究生的学习生涯——我当导师的观察与思考”的精彩报告。第一天报告会由陈伟研究员主持,地化所部分科研人员、博士后和研究生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中,赵太平研究员总结了国际和国内对古/元古代界线时代上的一些重要认识及存在分歧的原因,并根据自己及研究团队多年来在华北克拉通前寒武纪地质方面的研究工作,通过华北克拉通与世界其他克拉通在18-16亿年火山-沉积记录、基性岩墙群、岩体型斜长岩、铁建造及其与超大陆演化等方面的详细对比,提出了古/元古代界线更适合划在1.8亿年。赵太平研究员也进一步强调18-16亿年是地球演化的重要转折期,但这一转折期的起始时限,经历了哪些重大地质与环境变化事件,有待深入研究。会议中,科研人员和研究生也对不同证据、超大陆及早期地球特点等方面与赵太平研究员展开了广泛的交流和讨论。第二天的报告会面向全所的研究生和博士后,报告由矿床室副主任毕献武主持,部分导师和教育处老师也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中,赵太平研究员利用幽默的语言给全所研究生分享了自己多年来作为研究生导师的一些观察和体会。他着重以自身培养研究生以及与其他导师和学生交流时的经历为例,详细介绍了研究生和博士后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重要问题和细节,包括为什么读研究生、如何读研究生、研究生期间的注意事项等,使研究生们受益匪浅。会后,研究生和导师也就相关问题与赵太平研究员展开了广泛的交流。
赵太平作报告
赵太平作报告
报告会现场
(矿床室 陈伟 供稿)
版权所有: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电话:0851-5891199 传真:0851-5891664 电子邮件:chenhongwei@mail.gyig.ac.cn
京ICP备050028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