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实验室邀请,中科院广州地化所王焰研究员于7月20日下午在矿床室“地球演化与成矿高级学术论坛”作了题为“岩浆房过程的矿物记录”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室副主任宋谢炎研究员主持,所科技人员及研究生100余人参会。
报告中,王焰研究员首先介绍了岩浆房和以及岩浆房的物理模型争议,即岩浆房是以晶粥为主的岩浆储库、还是以熔体为主的岩浆池。随后从初始晶粥的形成和粒间熔体的演化两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报告。电子探针面扫描显示四川阿布郎当和白马层状岩体橄榄石呈现不连续、不规则同心圆状等形态的磷环带。富磷环带往往被贫磷环带传切,贫磷区域还包裹圆形磁铁矿,这些结构表明橄榄石至少经历了两期生长过程。加拿大Sept Iles层状岩体橄榄石也具有复杂的磷环带,包括树枝状、漏斗状等环带。这些环带结构表明橄榄石在过冷条件下快速结晶形成,而岩浆房顶部和四周以及后期岩浆注入时的混合作用均能形成过冷却环境。在中高度过冷度和快速冷却条件下,矿物可在岩浆房中大规模结晶,是形成岩浆房初始晶粥格架的重要机制。吉尔吉斯北天山超钾质煌斑岩脉的单斜辉石具有复杂的环带结构,同时,单斜辉石聚晶也广泛存在。上述现象表明单斜辉石可能经历了复杂的汇聚、堆晶、解聚等过程。对单斜辉石不同环带的压力计算表明,这些单斜辉石在不同深度的岩浆房中结晶形成,并最终汇聚在同一浅部岩浆房中。该研究表明穿地壳的岩浆系统具有多个不同深度的岩浆房与上地壳的浅部岩浆房相连。
本次报告内容丰富,引起了参会人员的浓厚兴趣,会议气氛活跃。参会人员与王焰研究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促进了对岩浆房过程的理解。
王焰作报告
报告会现场
(矿床室 梁庆林供稿)
版权所有: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电话:0851-5891199 传真:0851-5891664 电子邮件:chenhongwei@mail.gyig.ac.cn
京ICP备050028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