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7-8日,由依托南京大学的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的“固体地球科学重点实验室联盟2024年度联合学术委员会会议”圆满召开。来自联盟十个成员实验室的学术委员会主任和委员、各重点实验室主任和骨干代表等20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开幕式由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徐夕生教授主持,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郑海荣院士及固体地球科学重点实验室联盟召集人郑永飞院士分别致辞。徐夕生主任就当前地球科学前沿热点进行评述,对早期大陆演化与成矿的3个前沿方向中的11大前沿科学问题进行了重点解读。10位重点实验室主任分别汇报了2024年度工作进展,11位实验室学术骨干作了代表性学术报告。
重点实验室的学术委员会委员们针对各实验室主任工作报告和创新成果进行了热烈讨论和点评,对各实验室过去一年在科学研究、人才队伍,以及平台构建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表达了高度的认可。同时,学术委员会委员们还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指导意见与未来展望,旨在进一步推动各实验室的快速发展。强调要围绕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重组与建设这一核心任务,实验室联盟展现出关键作用,期望各实验室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学术特色与资源优势,鼓励联盟内各实验室间遵循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合作原则,深化交流与合作层次,共同构建一个固体地球科学研究的创新集群。
在重点实验室建设与发展工作讨论环节中,学术委员会的诸位委员与重点实验室主任,立足于国家战略科技发展的宏观视野,就实验室的未来蓝图展开了深入而全面的交流,明确今后在如下几方面需加强工作:(1)各实验室需紧密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兼顾地球科学前沿,聚焦解决国家层面的科学难题,以此为导向,精准定位科研方向,充分发挥重点实验室在我国科技工作中的引领作用,依托深厚的基础科学研究底蕴,瞄准世界科技前沿,积极拓展固体地球科学的研究边界。同时,明确各自的角色定位、任务分工及核心攻关目标,坚持特色化发展路径,力避同质化竞争;(2)加强实验室间的协同合作,在继续高水平自由选题研究的同时,推动有组织科研活动的深入实施,实现资源、优势的高效整合,避免合作过程中的碎片化现象。同时,注重与产业界的深度融合,深入生产一线破解实际问题,加速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3)树立地球系统科学的整体框架,将地球内部过程与表层变化相关研究紧密结合,促进固体地球科学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构建全覆盖的研究体系;(4)重视国产仪器的研发与创新,积极推动自主化仪器设备,尤其是特殊科研需求下的原创性、特色化仪器装备的研发与应用,以提升我国科研仪器的自主可控能力;(5)完善科学研究评价体系,既要重视国内期刊的建设与发展,也要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发声,全面提升重点实验室成果的国际影响力。同时,优化实验室联盟年会的组织形式,定期发布如年报、发展报告等权威总结性材料,以进一步增强联盟的社会影响力与学术话语权;(6)着眼于未来,加强实验室人才队伍的梯队建设,构建集教育、科研、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综合化体系。鼓励并支持年轻学者积极参与实验室联盟的建设与发展,为实验室的持续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与活力。
最后,郑永飞院士结合大家的意见建议进行了总结:(1)各重点实验室要精准把握科研航向,以国家重大需求为指引,同时瞄准地球科学前沿和热点问题,兼顾探索性、前瞻性的研究。在坚守各自独特学术特色的基础上,勇于开拓,走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2)强化重点实验室之间的交流合作机制,促进资源、优势与成果的深度共享与互补,形成协同创新的新格局。同时,注重与产业界的紧密融合,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固体地球科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深度融合与交叉创新;(3)着力加强重点实验室人才梯队建设,构建充满活力、梯次合理的人才生态体系。特别要鼓励和支持年青学者积极投身联盟建设,为联盟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与蓬勃朝气,为学科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会议期间,郑永飞院士主持召开了重点实验室主任工作会议,对全国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信息进行了全面交流。大家一致表示,联盟成员在未来研究方向的定位上,把瞄准科学前沿纳入满足国家重大需求这个前提之下,把解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科技问题放在重点实验室研究的首位。工作会议决定,2025年联盟学术年会由依托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的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技术年会由依托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的页岩油气富集机理与高效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承办。
我室共有13人参加了本次会议。室主任赵军红研究员代表实验室作了2024年度实验室工作报告;谢卓君副研究员作了关于“卡林型金矿成矿作用:纳米-原子尺度视角”的学术报告。